老年股骨遠端骨折
由于老年群體獨特的生物學和功能特點,老年患者的股骨遠端骨折是骨科創傷領域的一個重大挑戰。這類損傷在老年患者中多由低能量創傷(如站立高度跌倒)引起,其根本原因是潛在的骨質疏松癥。此外,患者通常有多種合并癥,這些合并癥可能因創傷事件而加重,甚至導致死亡。
據統計,老年股骨遠端骨折后的一年死亡率約為13.4%,部分研究報告的數據甚至更高。在傷后48小時內進行手術干預可有效降低死亡率,且該效果與基線健康狀況無關。
治療老年患者的股骨遠端骨折比年輕患者更為復雜,這與骨折本身的特點和患者身體狀況相關。例如,盡管骨折的粉碎程度不一定廣泛,但關鍵問題在于患者常伴有骨質疏松癥,導致骨質較差,骨折通常局限于髁上區域,該部位下方的骨量非常有限,這直接導致螺釘把持困難,加之骨質疏松進一步削弱了螺釘的抗拔出強度。因此,手術治療需要進行細致規劃,包括選擇合適的手術入路、復位技術和固定器械,以應對上述問題。
延遲愈合、不愈合、深部感染、內固定失敗和畸形愈合是老年股骨遠端骨折常見的并發癥 。

損傷機制
老年人的股骨遠端骨折通常由低能量機制引起,例如站立高度跌倒,導致這些骨折的潛在因素包括:
- 骨質疏松癥:老年人骨密度降低使骨骼更脆,即使在很小的外力下也容易骨折 
- 跌倒風險:與年齡相關的平衡、肌肉力量、視力和反應時間損害增加了跌倒風險;環境危害,如濕滑表面或照明不足也可能起作用 
- 合并癥:許多老年患者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或神經退行性疾病等疾病,這些疾病進一步損害其活動能力和平衡能力,增加了跌倒和骨折的風險 
股骨遠端骨折分型
股骨遠端骨折可根據骨折模式、部位和膝關節受累情況進行分型 ,AO/OTA分型常用于對這些骨折進行分類。在每個類別中,骨折可根據復雜性和移位程度進一步分類,對于與全膝關節置換術(TKA)相關的假體周圍股骨遠端骨折,基于骨折移位和TKA股骨假體完整性的Lewis和Rorabeck分型(1997年)是最常用的分型:
I型:無移位;假體完整
II型:移位;假體完整
III型:移位;假體松動或失效

A型:關節外骨折
不累及關節面

B型:部分關節內骨折
累及部分關節面但保持一定的關節匹配性

C型:完全關節內骨折
關節面完全破壞
股骨遠端骨折治療
在排除任何危及生命的損傷并進行處理后,即可對股骨遠端進行具體評估和處理。
對于老年患者,股骨遠端骨折的治療方式以手術為主。在極少數情況下可考慮非手術治療,例如無移位或輕微移位的骨折,或因嚴重合并癥不適合手術的患者。
保守治療
保守治療主要包括支具或石膏固定,以便在骨折愈合期間提供有效制動。同時,需要嚴格注意負重限制,以防止骨折斷端發生移位。
然而,保守治療在老年患者中常導致不良結局,原因是存在關節僵硬、肌肉萎縮和長時間制動的風險,這可能導致深靜脈血栓形成(DVT)和壓瘡等并發癥。
物理治療
一旦骨折充分愈合,即開始物理治療以恢復活動度、力量和功能。
手術治療
鑒于到早期活動的對老年患者的益處,手術固定已成為治療大多數移位或不穩定的股骨遠端骨折的首選方案。
1.傳統外側鎖定鋼板固定
傳統上,外側鎖定鋼板因其放置方便、可實現鋼板定位微創以及用于骨折固定的手術層面安全而被廣泛使用。
然而,該技術存在明顯局限:鎖定鋼板的負重性質阻礙了早期負重,從而影響患者的康復信心和早期活動能力。從生物力學角度看,單獨使用外側鋼板時形成的偏心載荷和內側支撐不足可能導致膝內翻塌陷,因此,該方式骨不連率可高達19%,而內固定失敗率也高達20%。
2.雙鋼板固定
目前,雙鋼板固定或釘板聯合固定形式已成為大多數老年股骨遠端骨折的首選治療方法。
這種固定方式能滿足老年股骨遠端骨折對穩定性的更高要求,尤其適用于關節內骨折和伴有干骺端粉碎的骨折類型。其額外增加的內側鎖定鋼板提升了整體結構的生物力學穩定性,提供的抗扭轉穩定性遠高于單一外側鋼板。

股骨遠端外側接骨板

型號:DCA24
規格:5-13孔
長度:156-316mm
 
                 
                